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得種業者得天下。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踐行大食物觀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意見》中專門指出:“加強食用菌種質資源挖掘和保護利用,強化食用菌功能育種和定向育種”。
在全球化背景下,種質資源的利用和保護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面對優良種源被國外“卡脖子”的問題,亟需構建種質資源研發與技術體系,打好這場種子翻身仗。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趙琪正高級工程師帶領的團隊在羊肚菌航天育種領域不斷取得新進展,為我國種質資源的自主研發和利用開辟了新的道路。
種質資源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基石。當前,我國在種質資源的研發和利用上面臨諸多挑戰。中小企業和農戶在生產用種質的質量保障上存在困難,導致生產效益低下。大型企業為了獲得優良種質,長期依賴國外進口,這不僅增加了成本,也存在一定的風險。此外,野生種質資源的挖掘利用不足,資源保護與利用之間存在矛盾,種質研發體系和能力不足,這些問題都嚴重威脅到種質安全和產業的可持續發展。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趙琪正高級工程師團隊采用了航天育種技術。航天育種是將農作物育種材料搭載在航天器上,利用宇宙中的強輻射、微重力、弱地磁作用產生的優良變異,通過人工選擇培育新品種的育種方法。這種方法是自身基因的變異,沒有打破物種界限,與轉基因技術有本質區別。
自1967年美國首次將西紅柿種子搭載在衛星上以來,航天育種技術已經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我國自1987年首次開展水稻等農作物種子返回式衛星空間搭載,至今已有37年的歷史。航天育種具有其他手段無法獲得的三個獨特優勢:提供原創、安全、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育種材料和種質基因源;獲得罕見的具有突破性的優異新種質;較快培育出優質高產抗病的新品種。
在羊肚菌航天育種方面,趙琪正高級工程師團隊已經完成了129個物種(羊肚菌10個物種)的微生物種質資源航天搭載,為國家“種業科技自立自強、種源自主可控,用中國種子保障中國糧食安全”的戰略需求作出了積極貢獻。
農業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趙琪研究員最后表示,期待有更多的人關注、支持、參與到航天育種項目之中,“天選之菌”就可以在神州大地開花結果,更好地服務于國家的戰略目標,為我國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隨著羊肚菌新品種航天育種研究不斷取得新成效,這些新品種將能夠為我國農業產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同時也為全球種質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本次培訓會吸引了來自全國各地市、縣(區)食用菌行業主管部門、行業協會、技術專家、菌種生產企業、設備生產廠家、干鮮品經銷商等,旨在進一步推進我國羊肚菌產業持續健康高質量發展,降低種植風險。
易菇網視頻號可查看回放,更多精彩內容可訪問食用菌在線學習平臺——蘑菇通觀看
蘑菇通網址:
https://www.mogutong.com/
或打開蘑菇通公眾號—全部課程—觀看課程